乡村已经没有诗意,乡村的魂丢了,留下一个空架子

标签: 谷神变  
2017-11-17 13:05 阅读(?)评论(0)

鬼叔中《有神》(图片部分)

谷神变第二回:营造语法

乡村已经没有诗意,乡村的魂丢了,留下一个空架子


谷神变第二回:营造语法”以展中展的方式,参加于深圳大学美术馆举行的2017第四届国际城区影像节,属于其中“图像的框架”主题展。展期:10月12日至11月5日。“谷神变第二回:营造语法”在福建宁化与广东深圳之间进行一次空间连结,我们特别邀请艺术家鬼叔中参与此次展览。


鬼叔中自2008年开始系统地踏勘宁化田野,以视频、摄影和手写笔记来纪录。从纷繁的图片库中,艺术家梳理出一个地方信仰和神系图谱的主线,拣选几个自然村落,制作了“有神”影集。宁化的每一山川、树木、岩石、建筑,以及客家的血亲与祖灵中,被记号的灵氛和实存灵媒,叙写着客家神系连续的脉络。


鬼叔中,本名甯元乖,1967年生于福建宁化,诗人,独立导演。2008年以来开始风土影像纪录,长年致力于宁化及周边客家地域文化信息的收集,2013年获“后天电影奖”。





问:毛晨雨

答:鬼叔中


:《有神》这组图片,只是你2008年以来数以万计图片中抽离出来的一个小集合。如何理解今天的乡土世界中,如你的老母亲这般地方神祇信徒们的生活?他/她们是残剩的土生之民,还是万象的开启之象?——信念在世俗实用性与宗教形式之间,都充盈着一道进入日常政治的生机。


答:乡间老母亲们的信仰是混沌的,没有体系的,他们也不分神仙佛菩萨,如此坚如磐石的不起分别心的敬畏之心,没法简单用实用主义去概括他们。有传袭、有寄托、有攀比,又有一点点愚昧。闽西客家社会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两座村庙。每当我看见乡下老母亲们提着念佛竹篮去庙子里结棚做莲社,念念佛,并叨叨家长里短,我心中升起一股暖意和羡慕。如果一个村子没有村庙,这个村子的老人如何打发寂寞惆怅的光阴呵。


:在“谷神变”第一回结束之后的聊天中,我们对于宁化的未来并不抱持多大的期待。虽然我们都特别希望地貌上能继续存留土楼、木构、以及衰朽了的众生。但是,一切都不情愿地要到来,象一个审判一样。你的工作一方面是保留存有过的痕迹,基础于文献生产;另一方面,你的工作方法(技术与形式)在近年发生了一些变动,譬如与外界的互动,与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互动,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方法的变动(有时是不自觉的被交互所裹挟的),特别是在以最为熟悉的宁化水茜、安远等地为田野对象时?


答:明白世间万物都有成住坏空的道理,已不再执于旧相。其实是基于消解人生时光的目的,在田野行走观察,并做仅限于图像、视频和口述文字,亦非实物的收集……被说成是文献生产,我自己真不清楚这些堆积如垃圾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因为还不想进行梳理,就是堆砌而已。像一个旧时代的遗老对腐朽之物感伤涕零,唱着挽歌,只会落得不合时宜之骂名。折腾了这么多年,叹息和呼吁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共鸣,人微言轻嘛,说到底,你做不了一个弄潮儿。打个比方,我的一位返乡老同学,在宗族里被推为修祖祠的头人,他怀着深深的念旧情怀,要给祖祠盖乌瓦,地板打三合土!可是族里的老人们极力反对,最终这座木构大屋盖上光鲜的琉璃瓦,铺上坚硬的水泥地板。所以我对当前乡村的概括是:乡村的魂丢了,留下一个空架子。那些图片上乡村之美,大多是摄影发烧友们教唆几位村姑穿上时尚古装在老墙池塘边的摆拍,这种不堪入目的造假也能称其为艺术吗。

 

所谓的与外界互动,堂皇的说法是给自己拓宽视野,其实是多找几位可以畅饮闲聊的朋友,不论是与独立影像界还是民族志人类学界接触,我的初衷始终没有动摇,人生缝隙不管溜达多远,我的工作仍然是不舍故土,本土的知识永远给自己带来兴奋,乡村的智慧也远比躲在书斋意淫更刺激。能在自己家乡的熟人社会里,在方言畅通的条件下开展自己的田野,我可以为这种得天独厚做着井底之蛙而洋洋自得。

 

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是:普查老家水茜各村(15个行政村)姓氏源流、现存族谱情况,以图片方式拍摄各宗祠、香火厅、开基祖古墓的照片或谱图资料,记录村庙的历史及传承现状、各村会期庙会情况,以图片方式拍摄记录古寨、廊桥、老村落、特色时令风俗、传统民艺手工艺,以文字和影像(声音)方式记录村庄的掌故(民间故事),传说,山歌,童谣等,全面记录村落的文化信息。


:如何看待你时常参与的“乡村建设”这个问题?


答:乡村已经没有诗意,说实话,我对“乡村建设”也没有概念,更谈不上参与,我就是一个无用书生,一个在辛勤劳作村民眼里提着摄像机游手好闲的城里人,尽管我跟他们解释我也有过“温柔的乡村生活”,也在乡下放过牛割过稻,砍过柴偷过瓜,他们仍然把我当作住在县城里的人,虽然身体回乡了,要重新融入真正的乡村生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自生自灭的乡村,自有其气数和定律。“乡村建议”必须绑定权力和资本,我根本不是介入其中的那块材料。行将坍塌的老屋,仅靠几个木桩是撑不久的,族里的年青人说不如干脆推倒,旧料还可以卖几个钱。




策展人

毛晨雨、周净、芬雷


参展艺术家

孔德林、鬼叔中、杨韬、谢英俊、童末、张婧艺、张星、握手302、黄成、张学波


Curators:

Mao Chenyu, Zhou Jing, Fen Lei


Artists: 

Kong Delin, Gui Shuzhong, Yang Tao, Hsien Ying-Chun, Tong Mo & Zhang Jingyi, 

Zhang Xing, Handshake 302, Huang Cheng, Zhang Xuebo


展期: 2017年10月12日至11月5日

地点:深圳大学美术馆

(深圳市南山区北路)


围绕来自1933年苏区红军发给福建宁化当地农民的“借谷券”,“谷神变”展览试图考察并展现城乡赠予性的当代脉络,追踪被借走谷物的流变路径与谱系,重识城乡与全球一体化语境下的中国乡村叙事:稻谷、乡野乃至整个乡村,与其说是债务性的,不如说是礼物性的。我们将这种激进乡村的礼物性或地方事件的赠予性,称为“谷神”,而将如此礼物性或赠予性之于当代中国的流变称为“谷神变”。



转自“谷神变”








  最后修改于 2019-01-21 16:1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